4over6技术概述 | |||||||
|
|||||||
针对当前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IPv6过渡难题,特别是我国CNGI骨干网建设需求,CERNET首次明确了面向下一代IPv6互联网的可扩展IPv4 over IPv6核心技术问题,提出了大规模应用的4over6过渡技术,提出并采用非显性隧道和AS关联的高效地址转换技术,解决了IPv4和IPv6兼容性、传输映射、可管理、可扩展、安全控制和自动配置等技术难题。该技术可自适应动态选择路由,具有网络管理维护负担小和网络互连结构适应性强等优点,实现了较高的可扩展性。 该机制仅需要在IPv4/IPv6网络边界的路由器进行简单修改使之成为4over6路由器,而不需要对现有的IPv4网络或IPv6网络做任何修改,因此4over6过渡机制实现简单,部署容易。4over6机制如图1所示。 总体来说,4over6机制包括两方面的问题: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。控制平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隧道端点发现机制来建立4over6隧道。由于多个PE路由器连接到IPv6传输网上,为了准确地封装IPv4分组并转发到某个出口PE路由器,入口PE路由器需要知道具体哪个PE路由器是出口路由器。该机制扩展MP-BGP协议,在IPv6骨干网上携带IPv4目的网络的信息和隧道端点信息并发送到IPv6骨干网的另一端,以此来在PE路由器上建立无状态的4over6隧道。PE与CE之间可以通过域内或域间IPv4路由协议来交互IPv4路由,也可以由CE路由器配置缺省路由到PE路由器,视具体使用场景而定。 在建立4over6隧道的基础上,数据平面主要关注包括封装和解封装的分组转发处理。在入口PE路由器找到恰当的出口路由器后,入口路由器需要采用某一特定的封装机制来封装并转发原始IPv4分组。出口路由器从IPv6传输网络收到封装分组后,对分组进行解封装,并转发到相应的IPv4目的网络。由于4over6机制主要运行在PE路由器上,且只涉及对IPv4分组最外层头部的封装处理,因此也同样适用于IPv4网络中使用NAT机制的场景。 |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本页】 |